Friday, September 18, 2015

Pay It Forward!

有一部叫“Pay It Forward” 的電影,講述一個小男孩計劃把助人為善之樂,透過他幫助的人傳出去。這部電影如同我的環保之路上的一個楔子。話説中學時到同學家,同學的姐姐把用過的信封拆開再從反面糊好,又是一個新的信封!這點子啓發我自制二手信封之外,還在日曆紙上貼上精美的剪報,當作信紙,寄給遠方的朋友;朋友也依樣畫葫蘆給我回信。那時還不了解環保的意義,只覺得東西只要可再利用,就別浪費!其實,從小,家中長輩也會無時無刻叮嚀要隨手關電、吃飯不浪費等等生活細節;雖然是從節儉的角度出發,但是因爲習慣自小養成,長大了就更容易在日常生活裏實踐環保。

上大學時,室友在租來的房子裏放了個資源回收的大箱子;我們念書作業的草稿、過期的報紙雜誌、舊信封還有喝完水的瓶子和鋁罐等等,都順手丟到箱子裏,待室友進行分類后送到資源回收所。這個“順手”的習慣在我後來搬家也一併帶了過來。同住的男友和來找我的學妹因此被影響,也自行回收書本和紙張。順手回收資源就像被丟進湖水裏的一顆小石頭,一圈一圈泛起漣漪;從中學同學的姐姐到我的筆友、從大學室友到後來的學妹;經由一個人開始,影響了他身邊的更多人,這就是“Pay it forward”的力量!

當然,不是每個人都會為環保身體力行。就像自備袋子到超級市場購物或是攜帶盒子打包食物,總會遇到奇怪的眼光。我也曾經嘗試在居住的組屋收信區置放回收一個廣告宣傳單的箱子,雖然得到不錯的回響,回收箱卻在某天不曉得爲何不見了。而最叫人嘆息的是,大學校園裏放置的三色回收桶裏,裝的卻是隨手丟棄的垃圾—堂堂大學生,竟然連這麽一點環保的概念都沒有,真是汗顔。

看來,我國實在太缺乏引導老少環保的教育。不由得想起,四年前到臺北時,發現很多的店鋪都是除非顧客另外要求,不然店家不會發袋子,而大部分顧客也不會埋怨,很自然地就把購買的商品放進自己攜帶的包裏。當時寄居在表妹與一群留學生的房子,大家會另外把打包食物的杯盒清洗曬乾並進行回收分類。我對於這些從小事實踐環保的印象非常深刻;當時讀者文摘還曾讚揚臺北市政府推廣環保的努力。對比我國政府在環保方面的推動,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。

最重要的是,社會一套根深蒂固的想法需要改變。例如:當我自備袋子和老媽去購物,她認爲我很奇怪,也會說我在自找麻煩;因爲大多數人不做這樣的事,那就不應該去做。可是如果我們明白環保的目的,即使是得到異樣眼光,我們也應該順手去做!一時之間,我媽媽大概無法了解這麽一個自備袋子背後的用意;但是,我們倒是一起買了個環保購物袋。我知道,我已經悄悄在媽媽的想法裏丟下一顆小石頭,給了她一個新的影響,像Pay it forward那樣,把環保的小動作帶進生活裏。我也相信,這些丟出去的小石頭效應,會再繼續擴大,一起為地球貢獻更多愛心!


(刊登于星洲日報 2008.04.29, 題目被換作:丟下一顆小石頭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